佳士得香港春拍,於五月底落幕;一年數次的國際拍賣,反應了市場熱度與藏家態度。有觀察員指出,今年春拍至此已接近尾聲,各大拍賣行大多表現穩健,成交價多落在預估之內,而近一兩年來藝術市場處於調整觀望期,藏家惜售、頂級作品徵集難度加大是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。
政策調整,導致藏家惜售惜買
根據觀察,2011年春拍是最高峰,各大拍賣行成交總額皆有戲劇性的成長,根據鳳凰財經的統計,「那一季,中國嘉德成交總額突破50億元人民幣,保利達到61億元,與上一年同期相比分別漲了138%和85%,而老牌國際拍賣行蘇富比和佳士得的數字相對穩健,但也同比分別上漲了105%和64%...。」
到了2012年秋拍受到國際情勢影響,可說是跌到谷底,「嘉德、保利的當季總成交額分別是頂峰期的34%和38%,而風格穩健的香港蘇富比、佳士得則分別是頂峰時期的49%、69%。充分說明爬得越高,摔得越狠。」到了今年,已可見國際拍賣行恢復正常水準,而今年春拍,嘉德的數字仍只有頂峰時的44%。此外,中國市場遇上銀行放款政策調整、政府打奢打房等,都讓金字塔頂端的買家在出手時更為保守謹慎。
一枚逾40克拉、亞洲拍賣史上最大的戈爾康達鑽石,估價最高可達港幣8千萬元,在拍賣前獲得很高的注目,不過最後沒拍出。在前十大拍品中,仍為鑽石、彩鑽的天下,不過一對天然珍珠耳環以逾港幣2100萬成交,是本次拍賣第11名。本次春拍珠寶場次最終總成交額達到港幣7億950萬元。
編輯/邱藝青.資料提供/Christie’s